第352章袁绍谋划-《汉末高顺》


    第(2/3)页

    袁绍接到信息,非常高兴,宣布全部接纳,并且承诺所有的官兵待遇只会升,不会降。

    王匡欣然带大军南下汝南郡,总共有七千多兵马,三千多能征善战的泰山步兵,一千多泰山弓弩兵和三千多经历凉州战火考验的骑兵。

    王匡的性格豪爽、义气,本身不吝啬财物,热衷地将金钱大量的施舍他人,对部属和官兵不错,很得部下爱戴,故此,部将韩浩和方悦等皆携带家属,跟随南下。

    由于时间匆忙,要赶在冠军侯的大军到达前撤离河内郡,且惧怕遭到冠军侯的报复,王匡只携带走了满足军队一月消耗的钱粮。

    有了王匡军队的加入,袁绍实力顿时大增,在接下来对战黄巾贼的战争中,连战连捷,战果丰硕。

    在当地郡县大家族的支持下,淳于琼斩杀贼首黄邵,收编其众,方悦长枪刺死渠帅”截天夜叉“何曼,何仪带部众投降;其他贼首相继带人逃离。

    汝南郡平稳下来,袁绍获得了大家族和百姓的拥戴,更重要的是收编了两万多官兵,这些士兵皆经历过多年战争而幸存下来的老兵,战场经验非常丰富;换上全新的兵甲,加强军事训练,严格军纪,使之迅速成长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军。

    酸枣会盟开始,袁绍就非常焦急,一直在等待叔父的安排。

    十二月底,终于传来叔父的密信,让袁绍大喜。

    豫州牧韩馥完整的接收了原州牧黄婉的班底,州牧所辖的军队经过吕布的训练,且经历过对战黄巾贼战争的洗礼,战斗力非常强大。

    按照计划,必须动员豫州牧韩馥参与会盟,,希望借与董卓的战争,削弱豫州牧韩馥的实力,袁绍好趁机夺取豫州地盘。

    袁绍现在的军事实力增强不少,不过依然不是豫州牧韩馥的对手,只能采取这种借刀杀人的谋略。

    此时,州牧韩馥是拿不定主意的,究竟去不去参加会盟?难以抉择,其实,这件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原因如下:

    1.从公事公办的角度看:袁绍等号召会盟的人手中有三公密诏,联合韩馥攻打董卓,名正言顺;而董卓把持廷,乃大汉国相,攻打董卓便是反叛朝廷,让他很难抉择。

    2.从私交感情的角度看:韩馥以前是袁家的门生故吏,而现在他的豫州最高长官,职务却又是董卓安排来的,两边都对他有恩,无论如何选择都不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