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袁隗之策-《汉末高顺》


    第(2/3)页

    袁绍谦虚的推让几次,然后便坦然就任盟主之位;袁绍自号车骑将军,其他人都有被假授官号,如曹操就被授行奋武将军。

    袁绍就任盟主之后,不提如何攻击董卓,进攻洛阳,而是终日大摆筵席,隆重庆祝,诸人自然乐得享受。

    其实这都是表面文章,袁绍在等,等太傅袁隗传来最新指示。

    果不其然,二月底,袁绍收到叔父传来的密信;信中指出,联军现在面临的大问题不是如何进攻董卓,威逼洛阳,而是如何筹集到足够的钱粮,保证大军的供养,可号令诸州郡停止向朝廷缴纳税赋,并将之转化为袁家的实力;袁绍深以为然。

    随后,袁绍转变风格,变得雷厉风行,连续发布几道命令,并选派人员立即执行。

    首先,袁绍宣布,参加会盟的诸侯,停止向朝廷缴纳税赋,此后全部用于盟军之需,对外宣称是怕被董卓所用,壮大了董卓的实力,并用之对付关东联盟。

    此举正合各位诸侯之意,若此,他们便能从中获得很大的好处,且名正言顺,不用承担背叛朝廷的恶名。

    其次,派人通知兖州、豫州、荆州、徐州和扬州等州郡官员,将朝廷税赋送达酸枣,以作军资,否则,便以董卓同党相威胁。

    其他会盟诸侯自然乐得如此,这样的话,他们作为会盟诸侯,将会获得更多的利益;于是皆大力支持袁绍决定,反正得罪人的事情由袁绍背,与他们无关,他们只需收获好处便可。

    现在联盟兵强马壮,表面实力远超董卓,且兵马就在关东,近在咫尺,关东诸州郡岂能抗衡?

    最后,命令袁术掌管盟军钱粮,算是对袁术的安抚,且肥水不流外人田,关系再差,他也是袁家人,为了当前大计,表面文章他必须要做,此举也是做给叔父看的,并希望获得叔父更多的器重和支持。

    太傅袁隗具体规划的大手笔是借助会盟,号召天下勤王,来京城“清君侧”,整个讨董行为又不能认真,因为袁家和皇帝都在京城,是为“投鼠忌器”。

    同时,因为袁家真实目标是借助会盟,壮大自身实力,拿下荆州和豫州,作为袁家的根基,所以参与讨董的诸侯不能有地方实力派,而几乎全部是京城空降到地方的大员或者是他袁家的嫡系人员和袁家能绝对控制的人员,这些人都能听从袁家的召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