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两郡来投-《汉末高顺》
第(2/3)页
老百姓可不管当官的是什么政治理念,只求过个稳定日子,很多富户也是如此,他们感觉豫州、兖州不可久留,已有兖州百姓和富户开始向青州迁移了。
向冀州迁移有黄河阻挡,向徐州迁移有鲁国的贼寇和公孙瓒的官兵阻挡,向青州迁移,非常便捷,且青州对移民来者不拒,甚至还提供很多便利条件,此前就有很多移民前来的百姓,早就把青州的情况传播兖州了。
三人轻松达成意见,于是鲍信派鲍韬前去青州拜访州牧房良。
房良非常高兴,知道主公高顺喜欢地盘,没有请示,先把事情应下了,并许诺,继续由鲍信担任济北国国相,不过此后只负责民政、民生和基础建设等,军事防御由派遣去的长吏负责。
鲍韬欣然应允,立即随房良安排的长吏返回。
房良随着派出一位高级武官做济北国的长吏,带领一千骑兵与部分初级军官和十五位中级军官前去上任。
长吏上任后,对现有的官兵进行考核淘汰,不适合从军者坚决淘汰,所有军官皆由初级武官和中级武官担任;各县的县尉也换成了中级武官,对各县的衙役和兵丁进行重新选拔,不足部分就地招募。
通过一系列调整,官兵数量减少,战斗力却提高了;若是有外敌入侵,现有官兵绝对能坚持到青州援兵的到来。
鲍信、济北国国王、各县百姓等,皆感觉安全放心了。
与此有相同想法的是东郡太守臧洪,他虽然被任命为东郡太守,却没有经过朝廷的认可,更重要的是,他手中无兵,原来桥瑁的军队,大部分都被刘岱收编,只退回来了一些老弱病残,现在兖州风起云涌,他根本无力自保。
当他看到鲍信投靠青州之后,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皆处于祥和的氛围之中,不在害怕战乱的发生,便有意向冀州靠拢,首先,他把郡治由黄河南岸的濮阳搬迁到黄河北岸的东武阳城;随后,派人马上去拜见冀州牧高顺。
此时,房良的信件也送达冀州。
高顺对房良的办法有些不满,他承诺过朝廷,不插手中原事务,此举无疑是违背了对董卓的承诺,且容易让中原诸侯对他产生提防。
现在东郡太守臧洪的使者也到达了冀州,高顺现在拿不定主意,便召集诸人商谈办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