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税赋改革-《汉末高顺》
            
            
            
                
    第(2/3)页
    对纳妾之人实行重税,纳妾前需向官报备,每年需缴纳1000钱的口赋;纳第二个妾,口赋加倍;纳第三个妾,口赋再加倍;依次类推,目的是减少纳妾的人数,让更多的人有娶妻生子繁衍后代的机会;且能纳妾的人,都是富户,也不会太在乎这点税赋。
    为了配合政策的实施,又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
    任何人都没有被免税的特权,就算高顺也要缴纳户赋和口赋。
    凡是隐瞒不报官府的耕地,只要查出,则收归为官田。
    凡是隐瞒而不上户籍者,只要被查出,则被收为官奴,终生为官府服役。
    对于官员协助隐藏者,将对官员抄家,且家族人员五代内不许出任公职。
    落籍的少数民族的人也必须按照规定缴纳税赋。
    高顺此举是避免土地过度集中,并避免大族提前分户,逃避税收;他深层次的意思是减少大家族出现的几率,每户越分越小,促进社会稳定。
    为了配合土豪们出售耕地,高顺还利用粮食价格进行调剂,一次性降低粮价至两百钱一石,直接降低了一半的价格,令存粮的土豪和士族亏损严重。
    高顺有合理的理由解释,现在天下稳定,各地皆获得了大丰收,粮食价格自然下降。
    他有系统帮助,能随时供应市场,不怕商户、豪族等囤积居奇,且他还准备再次下调粮食价格,低价接手土豪们此前储存的粮食。
    即便这样,高顺也担心那些大户挺而走险,令各地军队做好战斗准备。
    普通百姓对税收调整非常支持,这降低了他们太多的负担,且取消了其它的杂税,每年承担多少税赋,明明白白,完全在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难受的是土豪和士族,他们占有大量的耕地,多的达到几万亩,甚至十几万亩,而有些百姓则连一亩耕地都没有,贫富差距太大。
    现在高顺兵强马壮,他们又难以反抗,只得默默接受。
    大户为躲避高额税赋,被迫出卖耕地,以至于耕地的价格持续下降。
    高顺派出官员,以每亩耕地一贯钱的价格大肆收购耕地,作为官田。
    对酒、铁、盐等,还是由官府严格控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