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徐家宏的野望-《重生从用分手费买房开始成为首富》


    第(2/3)页

    “别急,家俊。”

    徐家宏的声音恢复了惯有的沉稳,甚至带上了一丝冷酷的笑意。

    “打蛇,要打七寸。对付这种突然冒出来的暴发户……我们得好好想想,他的七寸,到底在哪里。”

    他拿起报告,目光再次聚焦在4000套房产和高杠杆这几个刺眼的字眼上,仿佛在掂量着无形的砝码。

    办公室内,只剩下徐家宏手指敲击桌面的声音,以及无声弥漫开来的阴谋气息。

    徐家在中海的核心资产,并非那些寻常的住宅楼,而是遍布城市黄金地段的商铺。

    这份家业的根基,要追溯到建国前。

    那时的徐家,曾是十里洋场赫赫有名的资本家家族之一。

    建国后,徐家的庞大家产自然被收归国有。

    然而,历史的浪潮总有回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后,伴随着政策的松动与落实,一部分曾被没收的徐家祖产,带着历史的尘埃,竟被部分返还了回来。

    正是靠着这批意外归来的、位置绝佳的铺面,徐家抓住了时代赋予的第二次机遇,开始了真正的“发迹”。

    在那个国退民进、资产重组的年代,无数地理位置优越的国有商铺被推向市场。

    眼光毒辣的徐家,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他们以返还的商铺作为最初的资本和信用背书,大胆地运用金融杠杆:

    将这些优质商铺抵押给银行,换取宝贵的现金流,再用这笔钱去竞购市场上那些如同明珠般散落的、位置更好的铺面。

    买下新铺,再抵押融资,再购入……如此循环往复。

    徐家就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利用银行的钱和政策的东风,在中海商业地产的版图上,建立了一张属于他们徐家自己的地产王国。

    这种以核心地段商铺为核心资产的模式,有其显著的优势:极其稳定。

    经过数十年的经济腾飞和城市化进程,中海核心商圈的地价早已一飞冲天。

    徐家当年低价购入,甚至近乎“白得”的那些商铺,其市场价值早已翻了不知多少倍,成为了家族财富最坚实的压舱石。

    再加上这些铺面持续不断、水涨船高的租金收益,如同稳定的现金奶牛,源源不断地流入徐家。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资产升值,徐家整体的负债率实际上已经降到了一个相当安全的水平,远非当年扩张时的紧绷状态。

    然而,这种模式的弊端,在徐家宏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接班人眼中,却愈发明显:太过沉闷,缺乏施展拳脚的空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