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异曲同工-《大宋第一匠户》


    第(2/3)页

    林近吃惊的看着忙碌着,这很难以置信,仿佛做梦一般。

    半刻钟后美人嘤咛的一声趴在了他身上,喘息道:“二......二郎,还是你来吧!”

    林近嗤笑着将她放好,“让你逞能,跟谁学的”

    直至深夜在王语嫣连连求饶下,林近才放过了她。

    第二日一早,二

    人便坐着马车出了城,王语嫣似乎开了窍一般,放下了作坊的事跟着林近他们去了乡下。

    赤仓镇下阳村,经过近半年的时间,在沈括和刘永年的帮忙下,造纸作坊、三轮车作坊、炼钢作坊都已经建好了。

    炼钢作坊的建造是请朝廷施工队按照林近的图纸建造的,宋代本就产钢只是冶炼方法不对,导致对铁矿要求比较高,因此产量极其少。

    林近设计的炼钢炉对朝廷的炼钢炉做了大量修改,以此增加温度和吹氧。

    林近看着炼钢炉高高的烟囱和几个巨大的风箱,点了点头。

    “韩兄,你来这里一个多月了炼出钢材如何”

    韩公廉笑道:“炼钢作坊的师傅都是在朝廷作坊里请来的,他们本就会炼钢,所以炼钢并不难。”

    林近点头道:“这我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大量炼制。”

    “有了这种炼钢炉普通铁矿也能炼出钢材,产量不用担心,如果不够用我们在建一处就是了。”

    “造纸作坊与三轮车作坊怎么样?”

    沈括道:“都已经正常生产了。”

    刘永年与王柔瑾则是躲在后面不敢说话。

    此时在外面林近也不好责备。

    “水车床与轴承钢珠的批量生产可有眉目了?”

    沈括又道:“水车床已经做了不少送去弓弩造箭院了,轴承钢珠目前还是请村里的农妇帮忙磨制,赤仓镇十里八乡的农妇如今都在帮咱们做工。”

    林近闻言也明白,批量生成还是没有研制成功,这确实很难,他自己也没有办法,更不用说古人了。

    林近想到定州砖窑工人们批量制作胶泥球的情景,似乎可以用此法启发一下这些工匠。

    “将下阳村所有铁匠召集过来吧!”

    沈括急忙去召集铁匠了。

    林近则是让人去找了很多黄土和一个竹篾编制的细筛子。

    王语嫣、燕七、段小妹三人跟着林近来到下阳村,便没有开口说话,她们很规矩的站在后面,看着林近侃侃而谈。

    林近将黄土加水搅拌和成胶泥团,放到竹筛子里便又来到了炼钢作坊里。

    沈括道:“师兄,炼钢作坊里的大师傅都在这里了。”

    林近看着三十多名铁匠师傅点了点头。

    “我就是这处炼钢作坊的东家,也是朝廷的官员,今日来主要是为了研制批量生产铁珠的事情。”

    铁匠师傅们一听都是低下了头,这东西作坊里研究发了布告,只要研究出来就可以得到提拔和一千贯赏金,最开始每个人都兴趣十足,后来发现这简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才纷纷放弃。

    林近又道:“我知道这很难,但是这件东西关乎我大宋将来的战事,所以必须成功,接下来我给你们看样东西。”

    林近说完便将竹篾筛子端了过来,他拿起胶泥球用刀切成同样大小的方块放在筛子里,随手在地上抓了几把土均匀的撒在上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点不明所以。

    即便是韩公廉与沈括等人也是一头雾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