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改良改凉-《大明世祖》


    第(2/3)页

    “因为盐法改革初期,国家盐利收入大增,随后商蠹、官蠹必定串通起来侵蚀盐利,导致国家盐利锐减,于是不得不进行新一轮改良。”

    “但是,改良改良,越改越凉。”

    一番自问自答,让人头脑瞬间惊醒。

    要不怎么说读史使人明智。

    突兀地站起身来,朱谊汐感悟到了盐政的真谛。

    除非他一夜到达信息化时代,对于产盐进行严密的监督,让盐价低至白菜价,不然绝难杜绝。

    “晒盐法已经普及了吧?”

    “启禀陛下,晒盐法在南方人皆熟练,正因为如此,淮盐才是盐政半壁……”

    朱谊汐默然。

    真正的晒盐法,并非什么理解上的晒干海水,就能获得食盐。

    但凡了解常识的都知道,海水中的杂质极多,吃多了会死。

    而晒盐法,就是把晒干的海水及咸泥,再通过日晒,熬煮等制成盐卤,最后再把制成的卤水用灶煮煎成盐。

    十几道工序,只不过产量较大罢了。

    穿越者在这方面毫无优势。

    “让蜂窝煤来熬煮。”

    良久,朱谊汐吩咐道:“木柴芦苇难寻,也不禁烧,那就用蜂窝煤来烧制。”

    “最先从长芦盐场(环渤海圈)开始。”

    这道话,吴邦辅自然是对不上来。

    他是锦衣卫,负责刺探消息,政治上的事他不能干涉。

    对了,西北不是有盐湖吗?也正好扩展盐业。

    一番思绪,皇帝心情平息了不少。

    当然,对于盐政,他也不再怎么过于关注。

    见皇帝无事,吴邦辅这才退下。

    离开了皇宫,他松了一口气。

    常伴君前,该听的,该说的,都要细细的考究,不能出一丝的差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