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教导-《大明世祖》


    第(2/3)页

    投资未来,惠而不费的事,谁都愿意尝试一番。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很快又是忙碌的一年过去。

    到了入秋,秋税入库,天高气爽之时,整个朝廷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位居十三载首辅,酇国公,被誉为开国第一文臣的赵舒,正式上书致仕。

    很显然,这让人觉得很不对劲。

    毕竟,赵舒不过六十出头,而次辅王应熊则已然超过了七十,人家现在精神抖擞,为何赵舒就致仕了?

    一时间,谣言满天飞。

    有的说赵舒身患重病,不堪为政。

    其最大的证明,就是最近两年一直在放权,培养后来人。

    而有的说是皇帝忌惮功臣,赵舒顺势退下,最大的例子,则是指当年的太子被封为吴王事。

    说的有鼻子有眼,赵舒如何的据理力争,皇帝如何的动怒都是十分清楚。

    对此,皇帝亲访国公府,慰问赵舒,打破了谣言。

    面对皇帝的诚挚留任,当着一众大臣的面,赵舒叹道:

    「非臣不愿,实不得不为尔。」

    「居内阁十余年,年已六十,两鬓花白,如今牙齿松动,精力大不如前了,甚至不如乡间之老农。」

    「如此残躯,何故恋栈?」

    皇帝自然再三留任,言语满满的都是不舍。

    不过,赵舒去意已决,断然不会动心。

    一个多时辰后,皇帝这才离去。

    翌日,赵舒继续上书。

    照例不准。

    三日后,赵舒继续上书。

    皇帝拖延数日后,不得不准。

    随后,一应的赏赐就封下。

    首先,加赵舒为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在他是前面只有特进荣禄大夫,基本属于文官顶级。

    l剩下的只能等死后再赠了。

    除外,追赠其父、母,等官职自不必提,其妻封为正一品诰命夫人。

    其子、媳都有封赐。

    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也是为什么封建时代,即使是女人也重男轻女的原因所在。

    当女人无法走向仕途的时候,通过生一个具有文才的

    儿子,同样能够得到封赏品阶。

    对于赵舒来说,作为厚重的赏赐,莫过于皇帝加封其为太傅。

    也就是说,他从东宫之师,正式为皇帝之师,可谓是大跨步地前进。

    在这种情况下,他怎能不心满意足?

    怀揣着满心的赏赐,九月初,天气即将转凉之时,他踏上了归程。

    如果按照皇帝的意思,在寒冬赶路归山西,未免太过于劳累,不如待在北京城过冬,来春再走。

    可惜赵舒意念坚定,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去。

    送别时,太子亲临。

    数以百计的文武百官,在亭前驻留,再加上大量的仆从马车,让整个官道堵塞地严严实实。

    晴空万里之下,灰尘满天,急促的马儿忍不住打起来响鼻。

    退下了官袍之后,赵舒似乎一下子年老了十岁,脸上的皱纹怎么也止不住,黑眼袋耷拉,一袭布衣,宛若普通的农夫。

    亭前,赵舒仔细打量着太子,只见其一身蟒袍,脸带稚嫩,但却双目有神五官端正,皮肤白皙如女子般。

    浑身的天潢贵胄之气,怎么也挡不住。

    若是不认识的见了,也会叹一句谁家的贵公子。

    「太子快十四了吧?」

    凝视了许久,赵舒这才笑道。

    「过了年就十四了。」朱存渠小心翼翼地回答。

    此时的对话,给予他的压力不下于皇帝。

    「今日一别,老夫就不再归京了,长伴父母之旁,结庐而居,也算是弥补一些我这些年的不孝……」

    「不知道坟前的杂草多不多了……」

    赵舒有感而发。

    「自古忠孝难两全,先生记挂天下百姓,辅佐父皇重立大明,此何不是大孝?」

    朱存渠清脆的声音响起,似乎还带着点沙哑,处于变声期的他,说起话来也掷地有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