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再者说了,都来读书的话家里的孩子谁带啊? 既然结婚都早了,五岁上学也就没毛病了。 “这。。。”听到王寅的话,一帮子村民不但没有高兴,反而在那发愁起来了。 读书这种高大上的事情他们当然乐意让自己孩子去了。 毕竟这年头讲究士农工商,一说是读书人仿佛就比别人高人一等似的,而且这年头读书也是出人头地的主要途径。 既然大家都知道读书好,为什么大唐的读书人还这么少呢? 一个字:贵! 笔墨纸砚哪个不花钱? 尤其是这纸,在大唐那可不是一般的贵,普通老百姓根本负担不起。 虽然之前长安城一直有新式纸张售卖,可这却跟普通老百姓没啥关系。 那些纸大部分都被世家给抢完了,剩下一些也是落入了手里有点闲钱的人手里,普通老板姓根本半根毛都摸不着。 再者说了,就算解决了纸的问题,这书又是一大难关。 这年头有钱你都没地方买书去,有关系的还能找人借来抄录一下,没关系的抄都没得抄。 就算你运气好抄录了几本书,若是没有先生讲解的话只能在那闭门造车,书中的意思没搞明白或者理解错了的话,最后指不定读成个什么鬼样子了。 是以读书这种事情一般都是默认为有钱人玩的,普通老百姓根本想都不带想的:有那个功夫不如研究研究怎么刨地能多产点粮食才是实在的。。。 是以当初看到王寅盖这个学校的时候,他们虽然好奇但是却并未过多的关心:这东西一看就跟咱没关系,也就看看新鲜就完事了。 结果现在王寅告诉他们这学校是给他们家的崽子准备的。 这不是开玩笑呢么?! 第(3/3)页